財經頭條
-
研究
2022-09-19
華西證券:清潔能源發電企業將受益于投資增加 規模不斷提升
?華西證券發布研究報告稱,在我國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促進清潔能源與節能降碳增效、綠色能源消費等高效協同的背景下。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不斷優化,以風光為代表的清潔能源發電建設快速擴展。未來隨著清潔能源消費占能源消費增量比重,清潔能源發電企業將受益于投資增加,規模不斷提升。
-
碳交易
2022-09-19
大灣區碳排放權交易所再被提及!路徑與海南有何不同?
我國與國際碳市場互聯互通的探索目前主要有兩種途徑,一種是嘗試引入國際資金進入試點市場,另一種是建設以國際市場為方向的交易平臺。
-
市場
2022-09-19
十幾億元儲能訂單在手 有企業稱“暫時不敢接單”
今年以來,作為新型儲能產業的發展方向,光儲一體化正加速發展。寧德時代與光伏領域巨頭陽光電源9月初確定戰略合作關系,雙方攜手開拓全球光儲一體化市場。此前,寧德時代已與晶科能源就“光伏+儲能”產業鏈達成合作。
財經快訊
2022年09月19日 星期一
-
16:35
盛劍環境(603324.SH)強勢拉升封漲停,現報51.66元創8個月新高價,總市值64.6億元。國泰君安指出,公司泛半導體行業廢氣治理業務高增長,濕電子化學品供應與回收再生業務穩步推進,新能源領域業務取得突破。
-
16:16
同興環保(003027.SZ)公布,公司近期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簽署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同興環??萍脊煞萦邢薰竟步ā爸袊拼?同興環保儲能電池材料及器件聯合實驗室”合作協議》,決定共同建立“中國科大-同興環保儲能電池材料及器件聯合實驗室”,開展鋰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等儲能電池電極材料相關的基礎、前瞻性技術和關鍵共性技術研究,并進行產學研合作。
-
16:14
永清環保近期接受投資者調研時稱,儲能有不同的技術路徑,熔鹽儲能技術目前主要應用在北方,是儲能領域一個重要的分支,也是未來比較重要的發展方向。公司在儲電、儲冷和儲熱等方面,跟高校和企業也都有技術上的交流和合作,具體項目處于前期策劃和開展的過程中。
-
16:12
山高新能源(1250.HK)高開4.35%報0.048港元。消息面上,9月18日下午,公司發布公告稱,與間接控股股東山東高速集團訂立合作備忘錄,共同打造“交通+新能源”發展新模式,助力公司高速、高質發展。該集團指,將為控股股東的服務區、物流園區等提供綠色能源綜合解決方案,建設低碳或零碳服務區、園區及城市。
-
15:45
據證券時報,近日,福建高速服務區屋頂光伏電站在沈海高速龍掘東服務區內開工建設,這標志著福建高速公路正式邁出了建設光伏電站的第一步。
-
可再生能源政策供給加大 金融輸血靶向發力
進一步推動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成并網;加強部分地區新能源消納利用研究;對符合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的風電光伏和抽水蓄能項目,力爭能納盡納……近期,從中央到地方,可再生能源政策供給力度進一步加大,項目建設“快馬加鞭”,政策性開發性資金入局“保駕護航”,金融機構也通過深化融資對接、創新產品等方式提速“輸血”,進一步帶動產業升級。
2022-09-19 詳情> -
大灣區碳排放權交易所再被提及!路徑與海南有何不同?
我國與國際碳市場互聯互通的探索目前主要有兩種途徑,一種是嘗試引入國際資金進入試點市場,另一種是建設以國際市場為方向的交易平臺。
2022-09-19 詳情> -
十幾億元儲能訂單在手 有企業稱“暫時不敢接單”
今年以來,作為新型儲能產業的發展方向,光儲一體化正加速發展。寧德時代與光伏領域巨頭陽光電源9月初確定戰略合作關系,雙方攜手開拓全球光儲一體化市場。此前,寧德時代已與晶科能源就“光伏+儲能”產業鏈達成合作。
2022-09-19 詳情>
- 研究
- 公司
- 創投
- 股市
- 論壇
-
華西證券:清潔能源發電企業將受益于投資增加 規模不斷提升
?華西證券發布研究報告稱,在我國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促進清潔能源與節能降碳增效、綠色能源消費等高效協同的背景下。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不斷優化,以風光為代表的清潔能源發電建設快速擴展。未來隨著清潔能源消費占能源消費增量比重,清潔能源發電企業將受益于投資增加,規模不斷提升。
智通財經丨2022-09-19 -
國泰君安:火電靈活性改造投資拐點將至
火電靈活性改造技術路線初步定型的背景下,新能源消納壓力提升以及加速完善的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催化改造需求加速釋放。我國靈活性調節電源比重較低,在技術路線初步清晰的背景之下,新能源裝機的消納壓力提升、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化制度逐步完善,催化靈活性改造訂單加速釋放。
金融界丨2022-09-15 -
國內最大!“污水光伏”項目并網發電,可減碳2萬噸!政策支持,這些公司已著手布局
國內最大污水處理廠分布式光伏項目并網發電,可節約發電燃煤約8000噸,相當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2萬噸。早在2020年4月,國家就開始鼓勵光伏在污水處理廠這一場景應用……
證券時報網·數據寶丨2022-09-13 -
抽水蓄能項目建設提速 機構看好行業未來發展前景
中信證券指出,“碳中和”背景下,以風、光發電為代表的新能源裝機規??焖贁U容,大幅提升電力系統對儲能技術應用的需求,而抽水蓄能憑借技術成熟、連續儲能時間長、裝機容量大、度電成本低等多項優勢,預計將繼續作為主流儲能技術。
證券時報網丨2022-09-07 -
多地出臺支持氫能產業政策,行業發展或將繼續提速
中信證券認為,目前行業支持政策持續疊加、燃料電池車產銷量保持高速增長、新應用場景也不斷涌現?!半p碳”和能源安全政策框架下,下游對于氫能需求也在增加,氫能行業發展繼續提速。
第一財經丨2022-09-06 -
北京八部門聯合發布22項舉措 節能環保板塊或受關注
近日,北京市金融監管局、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北京銀保監局、北京證監局等八部門聯合印發《“兩區”建設綠色金融改革開放發展行動方案》,旨在深入推動“兩區”建設綠色金融領域改革開放,加快建設全方位服務研究決策和市場運行的全球綠色金融和可持續金融中心?!缎袆臃桨浮诽岢隽送晟凭G色金融市場功能、支持綠色產業發展和綠色城市建設、深化綠色金融國際合作、完善綠色金融基礎設施共四個方面22項任務。
證券時報網丨2022-09-05 -
華晨資本創始人王惠舜:分布式發電和儲能系統將成為下一個風口
全球資本市場上的新能源類上市公司近年來皆創出新高,“雙碳”經濟也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繼工業化、城鎮化后又一新的動能。根據國家氣候戰略中心預測,到2060年我國新增氣候領域投資需求規模將達139萬億元。
21世紀經濟報道丨2022-09-02 -
國金證券:光伏行業看好5條主線 建議關注2023年全球需求有望上修的市場預期差
國金證券近期研報指出,2023年全球組件產出有望高于當前市場一致預期的400GW左右達到450-500GW區間,是板塊當前較明顯的預期差,后續市場對需求一致預期的上修,將邊際驅動三類投資機會,光伏行業看好5條主線。
證券時報丨2022-09-01 -
再獲政策力挺 TOPCon電池開啟密集擴產 設備市場年均規模有望超120億
考慮到多數組件廠在TOPCon領域均有布局,預計今年下半年還將有3-5家企業會啟動較大規模的TOPCon產能建設,TOPCon將在2022-2024年迎來密集擴產期,估算未來幾年電池設備年均市場空間將超過120億元,具備先發優勢的設備企業將受益。
21世紀經濟報道丨2022-08-30 - 更多>
-
投資總額或超16億元 三公司“聯手”開發盱眙光伏整縣推進項目
9月15日晚,江蘇新能(603693.SH)發布公告稱,公司擬與潤德有限公司(下稱“潤德公司”)、江蘇國信(002608.SZ)合資成立江蘇新能信悅光伏發電有限公司(下稱“新能信悅公司”),參與盱眙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項目開發建設工作。
21世紀經濟報道丨2022-09-16 -
營收、利潤、排名,多角度分析A股187家環保上市公司半年報
進入9月,A股各家上市公司均已經披露2022年半年報。受疫情影響,上半年,環保板塊整體表現如何?各細分領域孰強孰弱?龍頭企業是否展現出增長韌性和抗風險能力?
中國環境丨2022-09-15 -
83家水利建設類上市企業“這十年”:營收凈利增長均超155%
截至今年9月13日,水利建設板塊共有99家公司在A股上市,總市值合計1.09萬億元。2012年以來的這十年,有45家水利建設類公司成功實現A股發行。
證券日報丨2022-09-14 -
光伏行業又現百億大單!天合光能將向南玻A采購212億高純硅料原料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光伏行業的火爆,硅料價格持續走高,今年以來,硅料價格已創下10年新高。面對硅料價格居高不下,光伏龍頭企業紛紛出手,提前鎖定大額采購長單。
證券時報丨2022-09-14 -
悅達投資再擴新能源布局 擬1.26億元參股鹽城清能
悅達投資發布公告稱,公司擬以自有資金1.26億元,每股6.3元的價格,參與認購2000萬股江蘇鹽城市清潔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鹽城清能”)的增發股份。公告顯示,鹽城清能主要從事太陽能光伏、風力等新能源發電的投資項目,本輪共引進戰投資金8.82億元,用于投資新建新能源電站項目及補充日常運營流動資金。
證券日報丨2022-09-13 -
4.48億美元!格林美擬與兩企業投資建設高冰鎳項目
格林美香港將與偉明、Merit充分發揮各自優勢與資源,在印尼設立合資公司共同投資開發建設年產高冰鎳含鎳金屬5萬噸(印尼)項目??偼顿Y額為4.48億美元。
環保在線丨2022-09-07 -
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榜單:245家中企入圍,4家進前十
近日,“2022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排行榜”發布。寧德時代、協鑫集團分別位列第一、第二,與隆基綠能、中國能建4家企業躋身該榜單前十,國內入圍企業共245家,比去年增加31家,占比達49%。
澎湃新聞丨2022-09-05 -
“資源回收巨頭”格林美的新能源“躍進”:前驅體年底產能或達30萬噸 電池回收等業務分拆上市多頭并行
交出半年度答卷之后,格林美(002340.SZ)亦宣告完成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首次授予。從環?;厥諛I務起家的格林美,成為三元前驅體全球第二大龍頭后,正在進一步突出新能源材料的核心地位。
21世紀經濟報道丨2022-09-02 -
風電整機商業績分化加劇,金風科技凈利下滑、明陽智能賺錢最多
截至目前,金風科技(002202.SZ)、明陽智能(601615.SH)、運達股份(300772.SZ)、電氣風電(688660.SH)、三一重能(688349.SH)五家風電整機商均已發布中期財報。
證券時報網丨2022-08-31 - 更多>
-
碳中和“黃金賽道”受資本青睞,碳阻跡完成B輪億元融資
根據各方機構預測,未來30年,中國投資到碳中和領域的資金量將達到140萬億左右,碳中和也被定義為一條百萬億的超級黃金賽道。
21世紀經濟報道丨2022-08-08 -
碳排放管理公司碳阻跡完成億元B輪融資,由紅杉中國領投,高瓴創投、經緯繼續跟投
8月1日,中國第一家碳排放管理軟件和咨詢解決方案提供商—碳阻跡正式宣布完成B輪億元融資,由紅杉中國領投,老股東高瓴創投和經緯創投持續加碼。此次融資碳阻跡將主要用于碳阻跡核心碳管理軟件產品的研發以及咨詢、市場、商務等團隊的擴充。
界面新聞丨2022-08-01 -
雙碳基金林立:產業資本與創投機構齊聚“碳中和”
根據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估算,實現碳中和需要累計新增投資約138萬億元人民幣,超過每年GDP的2.5%。有數據測算,每年資金缺口或超過2.5萬億。
21世紀經濟報道丨2022-06-01 -
綠色動力環保(01330.HK)獲Tenbagger Capital增持10萬股
格隆匯APP獲悉,根據聯交所最新權益披露資料顯示,2022年5月20日,綠色動力環保(01330.HK)獲Tenbagger Capital Management CO.,LTD在場內以每股均價3.18港元增持10萬股,涉資約31.8萬港元。
格隆匯丨2022-05-25 -
新氫動力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 專注氫能工業車輛發動機系統研發生產
新氫動力宣布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容億投資、文華海匯投資。據公開資料顯示,新氫動力專注于氫能工業車輛發動機系統研發生產,并致力于在工業生產中打造以氫能為核心的整體綠色搬運體系的企業。
智通財經丨2022-05-17 -
浙江新能(600032.SH):擬攜關聯方浙能電力按持股比例向新華龍增資2.68億元
浙江新能(600032.SH)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浙江浙能綠能電力發展有限公司擬與關聯方浙江浙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對河北新華龍科技有限公司按持股比例增資2.68億元,其中,綠能電力按持股比例25%增資0.67億元。本次增資完成后,新華龍注冊資本將由2億元增加到4.68億元。
生態中國網丨2022-04-20 -
新天綠色能源(00956.HK)獲貝萊德增持137.6萬股
根據聯交所最新權益披露資料顯示,2022年3月31日,新天綠色能源(00956.HK)獲BlackRock, Inc.在場內以每股均價4.4288港元增持好倉137.6萬股,涉資約609.4萬港元。
格隆匯丨2022-04-07 -
愛德曼氫能完成超4億元B輪系列融資 元禾重元和華控基金領投
據“愛德曼氫能源裝備有限公司”公眾號報道,愛德曼氫能源裝備有限公司B輪系列融資近日宣告全部完成,本輪系列融資合計金額超4億元,本輪系列投資由元禾重元和華控基金領投,跟投方包括誠鼎基金、麟盛科技、興產基金、臺州資管等知名股權投資機構、上市公司投資平臺和政府產業基金,由Scale Partners勢乘資本擔任資本顧問。
智通財經丨2022-03-01 -
阿拉丁能源集團戰略投資中國南方電網旗下南網能源
通過投資南網能源,阿拉丁加強了在綜合節能領域的布局,進一步完善能源產業生態鏈,利用資本和市場機制優勢,助力實現國家“雙碳”目標。
證券時報丨2022-02-21 - 更多>
-
新能源賽道調整明顯 寧德時代16天市值蒸發逾3400億元
8月下旬以來,新能源賽道調整明顯,龍頭企業寧德時代股價創近三個月新低。9月15日,寧德時代收跌4.59%、報收414.35元/股。自8月24日以來的16個交易日里,該公司市值蒸發逾3400億元,回到萬億元關口附近,年內累計跌幅近30%。與此同時,納入Wind統計的1355只重倉持股寧德時代的基金凈值表現也持續承壓,其中98只基金近一周跌幅在4%以上。
經濟參考報丨2022-09-16 -
15天大跌22%,“寧王”市值跌至萬億關口!新能源賽道怎么了?
作為今年4月底以來的反彈急先鋒,新能源近期出現集體調整,以龍頭寧德時代為例,在近15個交易日中,股價累計下跌22%,最新市值回到萬億關口附近,為1.06萬億。
券商中國丨2022-09-15 -
光伏設備行業營收增速創十年新高 機構預測26股高增長
受益于“雙碳”愿景和技術革新的推動,作為清潔低碳能源的代表,光伏設備行業景氣度提升顯著。今年上半年,國內新增光伏裝機30.88GW,同比增長137%。今年前六個月的光伏裝機量已超過去年前十個月裝機量之和。7月我國光伏新增裝機量同比增長39%,太陽能電池出口同比增長118.8%,海內外需求共振下行業高景氣延續。
證券時報網丨2022-09-09 -
千億打造零碳產業園? 交易所追問華東能源
東華能源(002221)一則超千億元的投資宣言引起了市場關注。9月7日晚,深交所向其下發關注函,要求公司說明是否具備相應投資能力。
證券時報網丨2022-09-08 -
A股半年報成長榜:新能源盈利王出爐,鋰電龍頭扣非凈利潤翻近500倍,超越寧王!
天齊鋰業以47868.08%的增幅遠超其他公司,公司扣非凈利潤由2021年上半年的0.19億元增長到92.61億元,且從扣非凈利潤增幅凈值來看亦處在榜單中前兩名,成為2022年上半年名副其實的盈利增長榜首。
證券時報·數據寶丨2022-09-06 -
新能源產業鏈領銜 A股公司出口業務明顯增長
據統計,約有50家公司在2022年的半年報里披露了歐洲地區主營業務收入及占比。記者注意到,歐洲能源危機帶動光伏組件、儲能等產品需求勁升,同時,部分上市公司通過“跨洋經營,當地制造”的模式,正在逐步擴大國際市場份額。
上海證券報丨2022-09-02 -
大手筆投資頻現 光伏公司加快擴產
截至8月31日,光伏產業鏈有79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半年報,合計實現歸母凈利潤585.79億元,其中逾六成公司上半年歸母凈利潤實現同比增長。
中國證券報丨2022-09-01 -
光伏板塊大幅下挫,固德威“20cm”跌停,陽光電源等跌超10%
光伏概念31日盤中大幅下挫,截至發稿,固德威“20cm”跌停,新風光、通靈股份、陽光電源、錦浪科技、激智科技、上能電氣、中信博等跌超10%,圣陽股份、智光電氣、科士達、鈞達股份等約20股跌停。
證券時報網丨2022-08-31 -
光伏新政出臺 基金經理向中下游“尋寶”
在“碳中和”背景下,光伏作為清潔能源的代表性產業之一,景氣度一直居高不下。但光伏行業目前上下游發展并不均衡,供需矛盾主要集中在上游資源端。對于三部門聯合發文促進光伏產業鏈協同發展,基金投資重心是否會轉移?
證券時報網丨2022-08-25 - 更多>
-
解振華:綠色低碳轉型會創造巨大的綠色市場
在國家政策激勵和“雙碳”目標約束下,生態環保產業加速發展。實現“雙碳”目標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需要全行業付諸行動。這對從事新能源開發和生態環保企業而言是機遇也是挑戰。
21世紀經濟報道丨2022-09-06 -
60位院士齊聚2022中國綠色低碳創新大會,科技和數字雙核賦能創新發展
8月15-16日,2022中國綠色低碳創新大會在浙江省湖州市舉行。有60名院士、1名諾獎得主和2000余名代表嘉賓出席了此次大會,并圍繞生態文明建設、能源革命、減污降碳、CCUS技術、數字經濟與低碳創新、低碳人居等領域開展了24場研討和服務地方賦能行動。
21世紀經濟報道丨2022-08-17 -
今年其他行業會納入全國碳市場嗎?
綠色金融60人論壇(GF60)和上海金司南金融研究院共同主辦“全國碳市場擴容的主要難題與應對策略”線上研討會。作為會議主持,GF60首席經濟學家、昆山杜克大學可持續投資研究項目主任張俊杰與多位專家共同探討全國碳市場發展的挑戰與應對策略。
中國環境報丨2022-06-06 -
周小川:中國需優化碳市場激勵機制
4月20日,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中方首席代表,中國金融學會會長周小川在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實現碳中和:政府在行動”分論壇上表示,接下來,中國還需要優化碳市場激勵機制,優化機制的方向應該是從現貨走向遠期市場,包括期貨、期權等,激勵機制在中長期的目標主要是引導投資。
證券時報丨2022-04-21 -
朱民:應構建和碳中和一致的結構性貨幣政策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原副總裁朱民表示,構建零碳金融,是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金融發展之路的抓手。
證券時報丨2022-04-18 -
全國政協副主席萬鋼:加快發布汽車產業綠色低碳發展路線圖
3月26日,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2)上,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表示,面對碳中和,整個汽車產業界要協同作戰,盡快發布汽車產業綠色低碳發展路線圖,要明確以低碳為核心的政策標準體系架構,深入全行業的產業鏈足跡研究;要突破低碳核心瓶頸技術,加強國際規則的協同。
貝殼財經丨2022-03-28 -
《碳排放權交易實踐手冊》 (第二版)正式發布!
中創碳投丨2022-03-24 -
國家氣候戰略中心戰略規劃部主任柴麒敏:傳統能源和新能源并非完全此消彼長 二者應形成優化組合
在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的背景下,今年“雙碳”工作怎樣推進?如何從政策機制、執行、考核等層面優化“雙碳”工作?怎樣由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如何看待煤炭、煤電的角色定位?
21世紀經濟報道丨2022-03-18 -
智能電動汽車競爭進入“下半場”:跨界融合成為必然趨勢
雖然最近幾年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發展確實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智能汽車的發展仍然任重道遠,要集中力量攻克難關。
21世紀經濟報道丨2022-03-02 - 更多>
碳訊周報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