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d="6qise"><strong id="6qise"></strong></menu>
  • 生態中國網 >  新聞 >  正文

    我國首個生物多樣性友好鄉鎮地方標準亮相COP15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2022-12-12 13:54:27

    字號

    當地時間12月9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OP15)第二階段會議“中國角浙江日”活動在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行,寧波市海曙區在現場發布了首批生物多樣性標準化成果——《生物多樣性友好鄉鎮規劃指南》。這也是我國首個生物多樣性友好鄉鎮地方標準。


    寧波市海曙區是集中心城區、郊區、山區等空間形態為一體,匯聚了山水林田湖等各類生態地貌的復合型城區,全區森林覆蓋率達49.8%,擁有水庫山塘122座、河流364條、大中型水庫3座,是寧波重要的生態涵養區和水源保護地。


    去年底,海曙區在龍觀鄉率先啟動全國首個生物多樣性友好鄉鎮試點項目,探索將生物多樣性融入鄉村治理以及生產、生活全過程,統籌推進生態保護和修復,協同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利用,逐步形成“政府引導、專家指導、企業加盟、社區參與”的治理模式,在增強生態系統韌性的同時增強經濟發展韌性,走出了一條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科學路徑,生物多樣性友好鄉鎮現場體驗活動也榮獲生態環境部和中央文明辦聯合評選的“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2022年十佳公眾參與案例。


    在會議現場,龍觀鄉黨委書記虞挺面對各國嘉賓作了標準發布。他介紹說,《生物多樣性友好鄉鎮規劃指南》地方性技術規范按照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和保護自然的要求,結合海曙區生物多樣性友好鄉鎮的實踐,從系統性、友好性、經濟性、包容性4個方面提出了將生物多樣性內容納入鄉鎮相關規劃的基本原則,提出了規劃編制和修改的9個步驟,從生態型產業、親自然生活、原真性生態、包容性治理等4個方面提出了規劃的內容。


    標準起草小組負責人,中國計量大學碳中和與綠色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研究員虞偉表示,生物多樣性友好鄉鎮模式將生物多樣性內容系統融入各類規劃和決策,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全民價值認同,突出經濟社會發展中要體現生態友好,突出社區參與。


    此次發布的技術規范,將現有實踐做法提煉轉化成標準規范,通過標準的實施應用,確保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穩定性和持續性,主要亮點是為生物多樣性內容融入鄉鎮各類規劃提供規范指南,這是生物多樣性友好鄉鎮建設的關鍵問題,也體現了以標準化推進生物多樣性主流化的創新做法。


    據悉,自開展生物多樣性友好鄉鎮試點以來,龍觀鄉結合美麗鄉村建設、重大區塊開發、基礎設施建設,全方位考慮生物多樣性元素,目前已經建設“蕨類綠道”“中華水韭池”“鴛鴦湖”等小型基地20多處,安裝人工鳥巢、人造灌木叢、“昆蟲旅館”等300多個,為林間生物提供棲息、繁殖的場所。今年,四明山環線公路安保工程雪岙路段施工前,還將100多株珍稀植物轉移到寧波植物園遷地保護。

    *本作品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
    avxcl最新网址
  • <menu id="6qise"><strong id="6qise"></strong></menu>